日歷

2024 - 10
  12345
6789101112
13141516171819
20212223242526
2728293031  
«» 2024 - 10 «»

日志分類

存 檔

文章搜索

日志文章


2013-01-29

企業(yè)新聞寫作培訓

  其一,感官敏銳,善用七竅。所謂七竅,即兩眼、兩耳、兩鼻、一口。如果說眼睛是觀察事物的窗口,那么耳朵就是信息傳遞的橋梁。挖掘新聞題材,尋找新聞線索,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,但視覺上的收獲畢竟有限,要想掌握更多的材料,還得用耳朵去傾聽,這樣才能讓你所觀察到的內(nèi)容變得有聲有色。而且,用眼睛觀察事物時不應該睜一只眼閉一只眼,即只從一種視角看待問題,而是兩眼放開,以多種視角來看待問題,找到一個最佳的切入點,這樣即使是一個被人寫過的題材,但由于視角不同,也有可能推陳出新,舊飯炒出新花樣。在用兩眼的同時,還必須用兩耳。有句話叫做“兼聽則明,偏聽則暗”,這也適用于新聞采訪。有時要寫好一個人物(事件),應該盡可能地傾聽方方面面的信息,然后去粗取精,去偽存真,綜合濃縮,而不應只摘取某一個片段或某一個人的信息,否則會因信息源來得過于狹窄而造成新聞的偏頗、失真。那么,用好兩眼和兩耳就算到家了嗎?還不算。一個老練的新聞工作者,還要用到另外兩種“武器”:鼻和口。鼻,用于嗅;口,用于問。在新聞采寫環(huán)節(jié)當中,鼻子應該是最先動起來的部位,在還未看到事物發(fā)生的真相前,就應嗅到事物裂變的味道,這就是收集新聞的敏銳感。在用眼睛觀察、耳朵傾聽后,還要用到嘴。眼睛看也好,耳朵聽也罷,這終究是信息的單向流動,而到位的新聞采訪應該是雙向、互動的,這個時候就用到嘴去問你想知道的,有時受采訪者海闊天空、漫無邊際地侃了一大堆,結果這些信息一點用都沒有,既費時又費力,所以在這種尷尬局面下你只能插嘴打斷他的話,并以問的形式誘導到采訪的主題上來。因此,要想全面、深入地收集某個新聞素材,最好發(fā)揮所有感官的威力,七竅并用,方為得當。 #kD=-;,  
  其二,堅持不懈,勤動手腳。腳是用來跑路的,手是用來寫字的,這道理大家都懂,但還有一層意思不一定人人都懂,那就是對于新聞寫作而言寫出來的東西基本上是跑出來的東西,也就是說新聞要尊重事實,反映客觀,落筆之前必須勤跑勤采訪,掌握實質(zhì)材料,消息之類自不必說,就是通訊,其骨架仍是以客觀事實為基礎,絕不能象寫小說一樣地虛構,但通訊又不同于消息,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可以增添情節(jié),只要新聞的主線是實的,為突出、放大某一個點的特質(zhì),可以虛實相間,寫出一個娓娓動聽的故事,制造一種以情感人的氛圍,便于吸引、感染讀者。所以,要寫好一篇新聞,首先要跑好采訪的路子。當然,并不是說腳勤快就等于手能寫,這不是前因后果,而只是先決條件!懊钍种恼隆保跋鹿P如有神”,這是高手的狀態(tài),但再高的好手最初也是多練多寫多學多記鑄造出來的,就好比一根鐵棒,只要堅持用功夫,也會磨成一根鋒利的針。因此,新聞采寫尤其是初出茅廬者應多跑多看,多練多寫,手腳協(xié)調(diào),方為得體。 w|ZF~4nGT  
  其三,由表及里,心腦合一。常聽到一些宣傳員困惑:我已經(jīng)是使盡了吃奶的氣力,跑得腿發(fā)抖,寫得手抽筋,但這稿子的質(zhì)量為什么就沒有明顯的提高呢?其實,稿子質(zhì)量的高低不在于腿發(fā)不發(fā)抖,手抽不抽筋,而在于費不費心,用不用腦。一味地埋頭苦寫不長記性其結果等于是原地轉(zhuǎn)圈,毫無長進。要提高寫作的水平和技巧,要提高稿子的質(zhì)量和命中率,筆者認為至少應做到以下幾點:首先,打好一定的理論基礎知識;其次,常常想想自己屢寫屢投的稿子為何得不到編輯老師的贊賞和認可,不妨回頭縱比一下,自己的寫作思路、寫作方法是不是總停留在最初的生硬的模式上;再次,勤于交流,勤于請教,最好盡量參加老師舉辦的培訓講座,實地觀摩,就地學招,盡量取別人所長,補自己之短;最后,融合自己的經(jīng)驗和心得,走具有自己風格的路子,擺脫千篇一律的俗套,創(chuàng)出自己的文筆特色。因此,只有多渠道汲取營養(yǎng),由淺入深,凝心聚氣,才能增強自己的寫作素質(zhì),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。 q;oc  
  其四,尊重事實,把握良機。寫新聞自有其規(guī)律和原則,不能違背,否則就不是新聞了。首先,要講究時效。新聞,就是就近發(fā)生的具有傳播價值的事實報道。因此,一旦發(fā)現(xiàn)某個題材可寫,應盡快挖掘、采訪、整理、落筆。新聞是趕前不趕后的,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網(wǎng)絡傳媒高度發(fā)達的時代,對新聞的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其次,要跟住形勢。有一首老歌叫《跟著感覺走》,用在新聞寫作上則叫做“跟著形勢走”。關注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狀況,緊貼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脈搏,隨時反映企業(yè)的聲音,是企業(yè)新聞的本質(zhì)需要。要把握好新聞的形勢性,提高稿件的采用率,一方面就是把準企業(yè)內(nèi)部的發(fā)展節(jié)拍和變化節(jié)奏,是為“看懂晴雨表”,另一方面就是度好外界媒體的用稿需求和時效需要,是為“唱好四季歌”。再次,要自我培養(yǎng)。任何事物都是在客觀變化發(fā)展的,但沒有一件事情在發(fā)生前會親口告訴你,這個時候就看宣傳員嗅覺的靈敏度了。當然,只有長年從事新聞采寫的人才具有超強的新聞嗅覺,而大多數(shù)基層的普通宣傳員尚不具備這種特異功能,但這種功能是可以培養(yǎng)出來的,一是需要時間的磨煉,二是需要經(jīng)常有意識地關注思考身邊的人和事。另外,新聞的圖片也需要培養(yǎng),這就是當一個客觀的事實已經(jīng)或正在發(fā)生但一時又未能抓拍出滿意的效果時,這時候可以人為地為你想要的效果安排條件,雖在過程中有主觀、刻意的因素,但圖片要反映的東西卻是客觀存在的事實,并不違背新聞原則。最后,要充滿自信!靶娜粼,夢就在!边@一句歌詞讓多少人聽得熱血沸騰。新聞寫作在門外的人看來似乎高深莫測,但在門內(nèi)的人看來其實并不難弄。因此,只要你用心地鉆進這道門檻,把握了新聞寫作的內(nèi)在規(guī)律,若干年后當成為頂尖好手的你再驀然回首,你就會釋然一笑:原來不過如此。此外,在投稿上也應這樣,寫好了就不要縮手縮腳,將需要這類稿件的報刊地址統(tǒng)統(tǒng)找來,大膽地在網(wǎng)上“打砂槍”,中一家算一個,得兩家算一雙,就算這次人家不采用,你寫的多了,投的密了,人家編輯也會被你的誠心和熱心打動,哪怕他幫你改一改,也會發(fā)一兩篇的。受此激勵,你就會精神大振,甚至是一發(fā)而不可收也。筆寫得多了,路走得長了,練就一身高本領自然是瓜熟蒂落、水到渠成的事。 c`O6C  


類別: 無分類 |  評論(19) |  瀏覽(17259) |  收藏
一共有 19 條評論
王康123 2013-02-20 17:28 Says:
 
登高的溫石 2013-02-18 16:29 Says:
我也復制了,方便以后反復閱讀受教。
登高的溫石 2013-02-18 16:28 Says:
稿子質(zhì)量的高低不在于腿發(fā)不發(fā)抖,手抽不抽筋,而在于費不費心,用不用腦。
日禾 2013-02-01 00:45 Says:
寫人物新聞時,首先要感動自己然后才能感動別人。
屈聯(lián)西 2013-01-29 17:02 Says:
挖掘新聞題材,尋找新聞線索,最直接的就是用眼睛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,但視覺上的收獲畢竟有限,要想掌握更多的材料,還得用耳朵去傾聽,這樣才能讓你所觀察到的內(nèi)容變得有聲有色。
安徽燈塔與海 2013-01-29 16:33 Says:
復制走了,長期保存學習!
北望園 2013-01-29 15:34 Says:
謝謝老師分享!  
笑看今朝 2013-01-29 15:33 Says:
謝謝老師的分享!
登高的溫石 2013-01-29 14:00 Says:
受益頗深!
xiaz72 2013-01-29 12:27 Says:
深受啟發(fā)
0739lyx 2013-01-29 11:34 Says:
很好,值得學習。
蝴蝶蘭 2013-01-29 11:31 Says:
謝謝老師分享。
mandy20002 2013-01-29 11:16 Says:
真好啊
王明明 2013-01-29 11:16 Says:
深受啟發(fā),好好學習,謝謝老師分享。